《傷寒論》
發布時間:
2020-09-16
《傷寒論》為東漢張仲景所著漢醫經典著作,是一部闡述外感病治療規律的專著,全書12卷。現今遺存10卷22篇。
《傷寒雜病論》是我國最早的理論聯系實際的臨床診療專書,被后世醫家譽為“萬世寶典”。它系統地分析了傷寒的原因、癥狀、發展階段和處理方法,創造性地確立了對傷寒病的“六經分類”的辨證施治原則,奠定了理、法、方、藥的理論基礎。
書名
傷寒是中國古人對外感病的通稱,并不是某一疾病的專門病名。古人常把疾病的誘因當作病原,寒不僅僅是現代所說的受寒,而是所有外邪引起疾病的統稱,出處可參照郝萬山先生的講義視頻,張仲景所著的《傷寒論》中的傷寒也正是該義,與現代的傷寒癥無關。
《傷寒論》流傳
《傷寒論》原書曾經西晉王叔和整理編次,在五代十國時期已經處于一線單傳、存亡繼絕的危機狀態。此書在北宋國家書府秘藏八九十年,嘉佑年間(1056-1063),北宋校正醫書局成立,選高繼沖進獻本為底本,由孫奇、林億等校定,于1065年由朝廷詔命國子監雕版刊行,名為定本《傷寒論》,結束了從漢末至宋凡八百余年傳本歧出、條文錯亂的局面。
金皇統四年即南宋紹興十四年(1144)成無己《注解傷寒論》刊行,有詳注,逐漸取代白文本《傷寒論》,白文本南宋未再翻刻。至元代,白文本《傷寒論》除少數藏書家偶有其書外,社會上已無該書。
明萬歷二十七年(1599),江蘇常熟藏書家趙開美偶然得到北宋刻本《傷寒論》十卷,請優秀刻工將此書收刻于《仲景全書》中。北宋原刻本旋即丟失,現今仍在留存的只有趙開美本。趙開美本逼真宋版,后世尊稱趙開美本為《宋本傷寒論》。趙開美本今存五部。《傷寒論》在國外亦有廣泛影響。
除此之外,其他還有《唐本傷寒論》(唐·孫思邈)《宋本傷寒論》(宋·高繼沖)《金本注解傷寒論》(金·成無已)《宋本傷寒論》(明·趙開美)《康治本傷寒論》(日本)《康平本傷寒論》(日本)《桂林本傷寒論》《敦煌本傷寒論》(殘卷)等版本。
《傷寒論》的貢獻《傷寒論》突出成就之一是確立了六經辨證體系。運用四診八綱,對傷寒各階段的辨脈、審證、論治、立方、用藥規律等,以條文的形式作了較全面的闡述。對傷寒六經病各立主證治法,如“太陽傷寒”用麻黃湯;“太陽中風”用桂枝湯;陽明經證用白虎湯;陽明腑證用承氣湯;少陽病用小柴胡湯……歸納總結了不同的病程階段和癥候類型的證治經驗,論析主次分明,條理清晰,能有機地將理、法、方、藥加以融會,示人以證治要領。
《傷寒論》另一突出成就是對中醫方劑學的重大貢獻。本書記載了397法,113方,提出了完整的組方原則,介紹了傷寒用汗、吐、下等治法,并將八法具體運用到方劑之中,介紹了桂枝湯、麻黃湯、大青龍湯、小青龍湯、白虎湯、麻黃杏仁石膏甘草湯、葛根黃芩黃連湯、大承氣湯、小承氣湯、調胃承氣湯、大柴胡湯、小柴胡湯、芍藥甘草湯等代表名方。書中記載的的方劑,大多療效可靠,切合臨床實際,一千多年來經歷代醫家的反復應用,屢試有效。由于張仲景所博采或個人擬制的方劑,精于選藥,講究配伍,主治明確,效驗卓著,后世譽之為“眾方之祖”,尊之為“經方”。
該書總結了前人的醫學成就和豐富的實踐經驗,集漢代以前醫學之大成,并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,系統地闡述了多種外感疾病及雜病的辨證論治,理法方藥俱全,在中醫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和承前啟后的作用,對中醫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。而且,《傷寒論》一書不僅為診治外感疾病提出了辨證綱領和治療方法,也為中醫臨床各科提供了辨證論治的規范,從而奠定了辨證論治的基礎,被后世醫家奉為經典。
芍藥甘草湯

【原文】 傷寒,脈浮,自汗出,小便數,心煩,微惡寒,腳攣急。反與桂枝欲攻其表,此誤也。得之便厥,咽中干,煩躁吐逆者,作甘草干姜湯與之,以復其陽;若厥愈足溫者,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,其腳即伸。
問曰:證象陽旦,按法治之而增劇,厥逆,咽中干,兩脛拘急而譫語。……夜半陽氣還,兩足當熱,脛尚微拘急,重與芍藥甘草湯,爾乃脛伸。
【來源】《傷寒論》。
【異名】戊己湯(《癥因脈治》卷四)。
【組成】芍藥12克 甘草12克
【用法】上二味,用水600毫升,煮取300毫升,去滓,分溫再服。
【功效】調和肝脾,緩急止痛。
【功效配伍解析】芍藥甘草湯滋陰養血。方中芍藥酸苦微寒,滋陰養血,緩急止痛;炙甘草甘溫,補中緩急。二味相配,有酸甘化陰,滋養營血,濡潤筋脈,緩攣止痛之效。成無己《注解傷寒論》云:“芍藥,白補而赤瀉,白收而赤散也。酸以收之,甘以緩之,酸甘相合,用補陰血。”
芍藥甘草湯,原方功能主治以調和肝脾,緩急止痛為主,經現代中醫學驗證、優化配伍用藥比例、改進提取工藝,擴展了臨床適應癥。制成中成藥“健肝樂顆粒”,功能主治:養血護肝、解毒止痛。有降低轉氨酶,消褪黃疸以及改善各類肝炎臨床癥狀的作用。用于治療急、慢性病毒性肝炎等肝病出現的肝陰(血)虛證。
健肝樂顆粒
【性狀】本品為棕黃色的顆粒;氣微,味甜、微苦。
【功能主治】養血護肝,解毒止痛。有降低轉氨酶,消褪黃疸以及改善各類肝炎臨床癥狀的作用。用于治療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等。
【產品特點】
源自張仲景《傷寒論》經典古方“芍藥甘草湯”。
甘草&白芍 藥食同源,安全有效。
2019年國家醫保目錄乙類品種,全國獨家生產。
無蔗糖型,可減少肝病兼糖尿病患者的糖分攝入。
【成分】白芍、甘草
【藥性分析】芍藥酸苦微寒,滋陰養血,緩急止痛;炙甘草甘溫,補中緩急。二味相配,有酸甘化陰,滋養營血,濡潤筋脈,緩攣止痛之效。
【用法用量】開水沖服。一天兩次,一次一袋。12歲以下小兒酌減或遵醫囑。
【不良反應】尚不明確。
【禁 忌】尚不明確?
【注意事項】重癥高血壓及水腫病人慎用。
